金融百科首页 > 金融人物 > 卡尔·伊坎

卡尔·伊坎

卡尔·伊坎(Carl Icahn),是被称为“企业狙击手”的激进投资者。最新的数据显示,他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140亿美元,居世界富翁排名第46位。他的名字之前常被冠以诸如“投机家”、“激进投资人”甚至是“企业掠夺者”如此骇人的名目。   卡尔·伊坎擅长与eBay和摩托罗拉(Motorola)等大公司就出售或剥离业务的事宜展开斗争,但这位身家亿万的主动参与型投资者正在悄悄地打造他自己的商业帝国。

卡尔·伊坎简介

发迹

青年时代的卡尔·伊坎早先在著名的普林斯顿人学中攻读哲学。毕业后,就像一切对社会开始有益探索的年轻人一样,池先是在医学院待了半年,就白作主张直奔军营,然而,又只是六个月之后,他选择了退伍,从此浪迹华尔街,开始了真正意义下的职业生涯。初人纽约证券交易所,伊坎被深深地迷住了。多年之后,他仍然能回忆起交易所散发出的夺目光辉:“它们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法师,让奇迹在一夜之间发生,实力、野心和激情在一个个的天文数字中灿然交汇。”

被华尔街完全迷倒的伊坎因为出色的投机技巧,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轻松赚到了4000美元。可惜第二年,也就是1962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让初出茅庐的伊坎损失殆尽,连心爱的敞篷车也不得不卖掉。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栽了大跟头的年轻人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贫乏,开始如饥似渴地到夜校充电,从零开始学习会计、证券分析等基础课程。3年之后,伊坎用自己的积蓄和借来的资金成立了一家名为Icahn & Co.的小型证券公司,主营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

虽然身为新人,但伊坎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跟风。看来他的特立独行的确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与当时许多投资机构将注意力放在专门炒作高科技概念股完全不同,伊坎的目光盯住了传统产业。在他看来,身处传统行业的公司虽然不容易引人注目,却大多拥有价值不菲的资产,增值空间巨大。而且,依靠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传统行业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现成的而不是潜在的市场,没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伊坎的投资公司在传统产业类公司身上大胆下注,在5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年均21.6%收益率绝佳成绩,客户纷至沓来。

成长

1980年,伊坎大手笔地将公司搬到了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曼哈顿。具备了一定资金储备的他,不再满足于只在二级市场中成为一个暴发户式的炒家,他目标远大、野心膨胀,急于寻找一个可以让资本快速增值的途径。恰巧在这个时候,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

这里不得不介绍辉门公司(Federal-Mogul),该公司总部位于密执安州萨斯菲尔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全球性汽车零配件制造供应商,因长期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伊坎对这家公司前景相当看好,在搬人曼哈顿的第五个月,他多方筹集了8000万美元毅然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在收购到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也许是他的不懈努力加上好运气,也许更是他对一政府政策具有的超常理解力和前瞻性,在当时里根政府经济扩张政策的刺激下,重组后的辉门公司如他所愿,起死回生。几年之后,当伊坎卖掉它的时候,辉门公司的价值已经变成了收购价格的整整20倍。

到1984年年底,伊坎旗下已经有8家公司,产业横跨制造业、房地产甚至赌场,声名远播。1985年年初,他又打下了一场经典战役。伊坎身边的朋友请他接盘菲利普石油公司的股份。面对这样的老牌行业巨头,伊坎一开始并不敢染指,可是接下来的分析却让他跃一跃欲试。菲利普公司市值126亿美元,但石油储量却已超过10亿桶,保守估计不低于300亿美元,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企业。更何况石油行业本身就是成长性良好、延伸和辐射能力巨大的领域,并且由干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一直上涨,前景相当诱人。不过,既然是个大便宜,就不会只有伊坎一个人发现。另一家财团高调杀出,宣布提价收购。伊坎没有示弱,几轮下来,对方已喊出了提高30%收购价,并且此时的伊坎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足以消化整个菲利普公司,他悲哀地仿佛听到了资金链断裂的声音。不过,伊坎的闯劲,却引来了贵人相助,有“垃圾债券大王”称号的投机商迈克尔·米尔肯给了他一笔1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收购计划再次启动,双方继续提高收购价格。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当几乎倾囊而出的时候,伊坎竟然停止收购,转而将手头的股票尽数抛出。水涨船高,经过几轮提价,伊坎手中的股票已经今非昔比,通过买进卖出,变成了上亿美元的进账。事后,他才对朋友透露此次战役他的真实目的:“菲利普只剩一个空壳,我毫无兴趣,我只是要股价上涨!”虽然没有买来公司,但他无疑仍是个大赢家。

成功

伊坎有一个著名的称号—“企业掠夺者”,而这个称号,则是恶意收购环球航空公司这场著名的战役给他带来的战果之一。

1984年,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环球航空集团进行了一次拆分,拆分出环球航空公司,相比集团其他利润较高的业务,管理层心目中的航空公司因为状况不佳而相对安全。加上大股东要有51%的股票才有控制权,而当时公司整个管理层加起来也才持有1.1%的股票,所以没有人料到伊坎已经开始精细地安排。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伊坎火速联合了一大批合作伙伴,募集资金,从1984年9月开始,神不知鬼不觉地小额买人环球航空的股票,此时每股的价格为10美元。

1985年4月29日,伊坎持有了超过5%的环球航空的股票,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他要在10天内公开持股情况。也正在此时,他一改往日的小打小闹,突然发力,开始疯狂买人,等到宣布的那天,他已经增持了16%的股票。华尔街其他投资人随即跟进,股票价格迅速攀升。伊坎立刻放出消息,表示并不想控制环球肮空,只是想用股票换几架环球航空的飞机,然后再把飞机租给这家公司赚钱。股票价格回落下来,并保持稳定。在公布持股情况期限的最后一天,伊坎对外界宣布,将寻求对环球航空的控制权。此时,该公司的股价已上涨到18美元,几乎翻了一番。环球航空这时才如梦初醒,向联邦法院起诉伊坎。伊坎一边与对方律师周旋,一边仍未停下增持股票的脚步。在长达半年的谈判后,到1985年10月,他已买人这家公司52%的股票,完全控制了这家公司。随后,他和合伙人有计划地变卖了环球航空的资产,伊坎获利约1.5亿美元。

他的冷酷形象并不为大公司的管理者所喜欢,他仿佛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只是依靠收购和出售而盈利。但不能否认的是,对另一些人来说,他又是忠诚的保护者。《财富》杂志评价他:“他为股东赚的钱比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机者都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0年到2006年间,伊坎收购了4家赌场,并以3亿美元买下了拉斯维加斯的“云霄塔”赌场酒店。2008年2月,他又以12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2006年,伊坎以财大气粗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后盾,动用数十亿美元收购了时代华纳,如他所愿,时代华纳的股价连续6个月上涨,伊坎抛出了自己持有的时代华纳股票,获利8.8亿美元。看来,伊坎在你心目中究竟是什么形象,完全取决于是他靠你赚钱,还是你靠他赚钱。

引领时代

今年的8月16日,谷歌突然宣布已经与摩托罗拉移动公司签署收购协议。根据双方的协议,谷歌将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总价约为125亿美元,谷歌将全部以现金形式支付。这是一场毫无预兆、让人膛目结舌的收购。

当天,《纽约时报》刊登题为《谷歌与摩托罗拉交易使卡尔·伊坎成最大赢家》的评论文章,提到:“摩托罗拉移动公司的股东无疑对被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的交易感到非常满意,但其中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卡尔·伊坎了。伊坎拥有摩托罗拉移动2680万股股票,长期以来,他一直努力倡导摩托罗拉探索新的方式来产生更多的股东价值。”

2007-2009年间,由于手机业务急剧下滑,摩托罗拉亏损了43亿美元。作为摩托罗拉的股东之一,伊坎一方面不断增持手中的摩托罗拉股票,一方面不断游说希望摩托罗拉进行拆分,认为如果不拆分公司就没有前途。他不断向管理层施压,经过几轮管理层更迭,董事会最终与卡尔·伊坎达成协议。今年1月,摩托罗拉公司分拆成了两家公司: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专注于针对企业和政府的无线技术销售;摩托罗拉移动则主要固守原有手机业务,这为今后的整体出售做好了铺垫。7月21日,卡尔·伊坎公开表示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组合具有巨大价值,该公司应当为这些资产寻找更多发展机遇。表面上,卡尔·伊坎的要求并未得到摩托罗拉方面的认可,摩托罗拉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称,仍将继续评估“最符合公司和所有股东利益的机会”。不过,这只是一个为提价而作出的默契演出而已。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收购便达成了。

在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后,伊坎表示,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笔好买卖,“谷歌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获得了专利组合。”目前,摩托罗拉持有超过1.7万项专利,并有超过7000项专利等待审批,而谷歌拥有的专利数量只有数千项,这也是外界认为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最大驱动力。伊坎目前持有摩托罗拉移动约占11.4%的股份,他赚了13.4亿美元。

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仍然站在行业的前端,不断寻求着自己的目标。而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

卡尔·伊坎的投资手段

其一是他的对冲基金—成立于2004年的伊坎合作基金。该基金所需最低投资额为2500万美元。作为发起人,伊坎自己的公司将收取2.5%的年费和25%的年度净利润,这比一般的对冲基金都要高(其他对冲基金通常分别只收取1%和20%)。如今,该基金管理着70亿美元的资本,其中伊坎本人出资15亿美元。该基金主要投资于伊坎擅长的恶意收购领域:通过持有公众公司股票,之后努力推进公司管理或策略的改革,让公司股票和价值在短时期内快速上升。据投资者说,成立不足3年的伊坎合作基金年投资回报率高达40%,税后净利润率为28%。

American Real Estate Partners(AREP)是伊坎的第二个投资工具,这也是一家私人投资基金。过去的两年里,AREP共为股东创造了约40亿美元的财富。该基金的策略是:低价买入一家没人愿买、只有破产一条路的企业,之后把企业经营好,通常持有六七年,在公司获市场青睐时高价出售以获得巨额利润。伊坎用这个办法在房地产、赌场、能源等领域多次出手,屡试不爽,获利巨大。那些在上世纪90年代被该基金购买的公司,出售时的价格已是购买时的6倍。

这些并不是全部,还有第三条:伊坎个人在铁轨交通制造企业ARI公司、破产的汽车零件公司Federal-Mogul公司、金属再利用企业Philip Services公司投资了50亿美元。他还在癌症药物生产企业Im Clone公司、电信服务企业XO通讯公司占有控制性的股份。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720860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20/7/31 17:53:34

词条创建者:随身带纸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