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投资决策的重要性
实业投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极具重要性的一种。理想的投资决策过程大致如卜选择一个既定的经济目标,把可投用的资源进行特定的配置,在不同的方案中作出选择,以便合理使用给定数额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投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成本控制的问题,因为对于某一特定企业而言,资本金这一经济资源一般来说它是稀缺的。所以,有必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使一项投资的收益最大,或者用最小的成本来达到给定的经济目标。实业投资的决策在企业的各项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实业投资决策对于保持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影响企业的竞争地位,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实业投资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固定资产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持有的资产,它们能使企业产出制成品,最终销售出去而获利。它属于战略性投资的范围。适宜的实业投资决策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未来收入流,鲁莽的和有欠考虑的实业投资决策却会把企业带入风烛残年的境地。
其次,一次实业投资的效用是长期的,势必影响企业未来的成本结构。例如,某公司购买了某一特殊工厂,用于一种新产品的生产。公司本身会连带发生大量的固定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保险、建筑物的租金等。如果这项投资将来归于失败,或者带来的利润低于期望值,那么,企业将有承担固定成本的责任,除非它完全取消这项投资(这样遭受的损失更大)。简而言之,一个企业在盈亏平衡点上的未来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将由企业对资产的选择来决定。另外,实业投资效用的长期性,使企业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因为投资项目的使用寿命和运营效益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这些因素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变化情况很难予以精确预估。
第三,实业投资决策一旦作出,很难逆转。这是因为不易找到旧设备的处理市场,而把它们转为它用,在财务上也是很不合算的。
最后,实业投资决策所涉及的投资额较大,既要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以形成投资项目的主体;又要有相当的资金保证建设期间和建成后投入运营期间的与投资项目直接联系的开支;还要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筹资和投资工作。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审时度势,作出明智和正确的投资决策。不正确的投资决策不仅会导致亏损,而且还会阻碍企业从其它投资中获得利润,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其它投资不缺乏资金。
实业投资决策的一般程序
(一)我国实业投资项目决策程序
第一步,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结合行业和地区规划要求、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布局状况,经过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的初步分析,提出项目建议书,上报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初步决策。
第二步,项目建议书经过批准,即为项目立项,纳入投资前期工作计划和贷款计划。由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业主)委托工程咨询公司或设计单位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方案比选,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有关部门进行最终决策。
第三步,由投资决策部门和贷款机构委托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小组,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与评估。调查测算与分析、衡量项目建设和投产全过程的利弊得失,论证和估算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出项目评估报告。第四步,由投资决策机关根据项目评估报告和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投资做出最终决策。
第四步,由投资决策机关根据项目评估报告和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投资做出最终决策。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投资项目决策程序
我国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较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决策程序和方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项目决策体制不健全,没有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投资项目决策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不够慎重,投资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其具体表现为投资建设项目事后论证多,事前论证少;从企业微观角度评价多,而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论证少;项目决策权在计划部门,可行性研究则由设计部门负责,但均不承担责任和风险;投资单位无决策权,项目决策的权、责、利不能统一;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出自本单位和本系统主管部门多,委托公正、超脱、有资格的专职咨询机构少;同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工作未能做到程序化,工作质量不高。目前,我国许多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只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投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估算的精确度不高,投资经济效益差。据典型调查,不少项目的投资额估算误差超过±40%,有的甚至达1倍多。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投资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决策程序中的科学经验,制定科学的投资项目决策程序。
1.建立项目决策全过程责任制项目决策全过程责任制,包括整个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单位以及人的责任制。这种决策全过程责任制,应该形成网络,能够覆盖所有的实业投资项目,使得各个不同的投资主体的项目决策,都能服从宏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建立这种责任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项目决策全过程责任制,应当包括设计单位的责任制、项目评估单位的责任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制,以对项目实施各方进行有效监督,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原则上应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决策单位和决策者应尊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科学分析结论,对违反科学决策程序,不经过任何科学分析论证而随意决策的决策单位和决策者,应追究违反决策程序的法律责任。
2.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投资项目后评估(ex.postevaluation)是指投资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而又系统的分析,旨在从投资开发项目中吸取教训,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和改进投资效益。通过投资项目后评估,检查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并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及时提出建议,同时为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内容包括财务后评估和国民经济后评估两部分。就财务后评估来说,它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的后评估,是通过以下10个基本步骤来实现的:
(1)计算可行性研究中历年各预测要素(包括土建费用、流动资金、原材料、燃料、工资、土地征用费、管理费用等)的变化,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及其程度。
(2)重新计算历年来各经济效益指标,并评估企业地位。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两类:一类是投资性指标,如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等;另一类是经营性指标,如资金利润率、资金利税率、资金净产率等。将这些指标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国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相比较,以判断企业在国内外的地位。
(3)计算历年各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程度。将重新计算的经济效益指标(如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4)考察未预测要素(包括假设条件)的变动。例如,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一般假设在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生产成本、销售量等保持不变,并以此来计算项目的决策能力,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5)考察各要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所谓影响,就是每个要素变动导致项目经济指标的变动。
(6)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7)计算各经济指标的趋近度。以各经济指标的实际值与可行性研究的评估值相趋近的程度反映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估的水平。
(8)计算各要素的准确度,以各经济要素预测值准确度反映可行性研究经济预测的水平。
(9)对可行性研究水平进行评估。可行性研究水平主要体现在可行性研究的评估水平、预测水平和敏感性分析三个方面。评估可行性研究水平的原则是:评估水平、预测水平、敏感性分析三者都合格,则可行性研究水平合格。只要有一方面不合格,可行性研究就不合格。
(10)对项目进行定性分析,即对不易定量的根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