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金融人物 > 葛家澍

葛家澍

葛家澍(1921~2013),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1940年就读于江苏学院,1942年转学厦门大学,194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获厦门大学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在校内历任会计核算教研室副主任、经济系副主任。1982年成立经济学院,被任命为首任经济学院院长。2013.11.25日去世,享年93岁。

葛家澍简介

葛教授由于在会计学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他的会计思想和观念被会计学术界,也被国家教委誉为“独树一帜“。所以,他是我国国家批准的第一批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仅有两名)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享受专家津贴的第一批专家之一。从1986年至今,他连续连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他还是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财政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同时是福建省注册会计准协会的名誉会长,并受聘为西南财经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天津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商学院、杭州商学院、江苏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他担任博士生导师后,至今培养了27名会计学博士。其中包括: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名会计学博士;第一名会计学女博士;第一名审计学博士;第一名台湾来大陆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的博士以及第一名经济学博士后。由于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突出贡献,1998年由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被选为福建省第六、第七、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葛家澍教授一心扑向会计学术研究,坚持真理,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成为会计界的一位坚强卫士和十分活跃的改革者,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葛家澍教授在50年代便形成了系统的、严密的"资金运动"理论,并被誉为"资金运动学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葛家澍教授开始全面地研究当代西方资本主义财务会计理论,借鉴、吸收其中有用成分,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改革服务,此后,又将目光投向财务会计理想的各个领域,包括通货膨胀会计、国际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等,为我国会计界开展这些问题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重新构建我国会计理论的总体框架,葛家澍教授认同并推崇"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从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特殊重要性、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地位、会计固有的反映职能、会计特有的数据加工处理方法等方面出发将会计界定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以强调会计区别于其他微观经济学科的本质特点。

葛教授几十年来科研成果累累,可谓著作等身。他在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领域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即使在香港、台湾和国外也赢得会计界的赞誉。台湾一家著名的会计刊物《会计研究月刊》在介绍葛教授时称他为“大陆会计界的D楚“。建国以来,他发表的论文约130篇,由他个人著述、主笔和主编的已出版著作、教材达20部以上。大多数教材均为国家教委指定由他主编,并获得了全国或国家教委的优秀教材奖,有的著作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奖励。他承担的全国七五规划期间重点课题《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出版以后,得到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并获得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一等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三等奖。  

葛教授的学术观点在我国会计学界影响很大。例如,他的关于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观点,关于会计本质的“信息系统论“观点,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的主流学派。他在1978年开始批判“两个凡是“之际,即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著“一文。该文被誉为“打响了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他在1980年发表的“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曾被多种刊物转载,对学习、利用西方财和会计理论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9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的研究,写下了一系列有关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受到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和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从此他成为理论界促进并参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的一位有影响的人物。

葛家澍教授的研究领域  

1、关于会计的性质  

葛家澍教授以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中的“货币计价”方法为出发点,变为西方会计中适应商品经济一般要求的会计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加速法”,在流动资产计价中加入合理估计,适当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等,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中同样可以适用。以会计学的性质为起点,认为“会计学是一门探讨微观经济信息的提供方法的科学”,简言之,是一门“方法学”,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科学,技术性是其本质属性。主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共同特征,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完全可以批判地加以继承。为会计界的全面思想解放,为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全面介绍与引进,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2、关于会计的本质  

葛家澍教授将自己的思维定位于“信息系统论”,从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特殊重要性、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地位、会计固有的“反映”职能、会计特有的数据加工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得出了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这一合乎逻辑的结论,并且强调,这一定义能较好地把“管理工具论”或“艺术论”同管理活动统一起来。从信息系统的立场出发,认识会计的对象、职能、方法、主体和目的等问题。对这一观点作全面的分析论证,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会计理论的总体框架,葛家澍教授是导先河者;而将会计界定为“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以强调会计区别于其他微观经济学科的本质特点,葛家澍教授是第一人。从此,“信息系统论”得到越来越多会计同行的理解和接受,成为关于会计本质的主流观点。  

3、对会计对象的重新思考  

葛家澍教授开始重新反思会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对会计对象认识的深化就是一例。早在1983年,他就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特循环境与周转的理论重新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会计对象,并抽象出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会计对象的共性一基于商品生产而形成的价值运动,而在承认“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之后,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这一独立于会计信息系统之外的客观经济过程,是否仍能作为会计的对象呢?肯定地回答,“只要商品经济没有退出人类社会的活动舞台,会计应当反映和控制的主要对象,就必然是价值运动。”但是,客观存在的价值运动并不能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对象应当价值运动发出的信息,简称价值运动信息,具体表现为会计凭证记录下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加工处理,最后以会计报表方式再现价值运动的过程与结果。这就是关于会计双重对象的著名论断,它将关于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价值运动)论”和关于会计本质的“信息系统论”完美地结合起来。  

4、对西方会计理论的全面介绍  

作为一位胸襟宽广的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始终以敏锐的目光,密切注视着国际会计界的最新发展;而在赢得会计界的全面思想解放以后,他又是身先士卒,将国外会计界的先进成果逐一展示给我国广大的会计工作者。80年代初,当我国大多数读者对以“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F)核心的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尚闻听未闻或知之甚少时,葛家澍教授就在厦大会计系主办的会计原理专题研讨班(共三期,后成为助教进修班)上,向学员系统讲述了西方“会认会计原则”和“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主要内容。这个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高校,他们中大部分现在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从先生那里得到的关于西方会计理论的启蒙教育。此后,他更加系统地评述了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及其理论基础,对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在财务报告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了一次全面的评价与展望。  

5、为“准则”呕心历血  

以“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为标志的中国当代会计改革,是几代会计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晶。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作为一名以中国会计事业为已任的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始终是热情的倡导者和积极的参与者。他著文立说,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献计献策。对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的关系、具体准则应包括的内容、我国应制定哪些具体准则、具体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规程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企业会计准则〉从起草到颁布的全过程中,葛家澍教授始终给予热切的关注,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1993年10月,他被聘为“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之后,更是积极参与具体准则的研究、制定工作。对于每一份征求意见稿,他都逐条审阅,逐句修改。从1997年开始已经陆续颁布实施的几项具体准则,无不凝聚着先生大量的心血。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任重而道远,葛家澍教授为之已经付出和即将付出的辛劳,任何言语都不足表达的。

葛家澍教授的主要著作  

葛家澍教授著有

《会计学原理》

《会计基础知识》

《借贷记账法》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

《通货膨胀会计》

《会计学导论》等。



词条参考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