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外汇知识 > 金融术语 > 银行挤兑论

银行挤兑论

银行挤兑论由戴蒙德和戴维格提出,基本思想是当银行的资产价值不抵银行的债务价值时,银行就失去了清偿力。若银行存款未予保险,触发挤兑风潮,银行系统的危机就会发生。
目录

定义

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ond & Dybvig,1983)提出了银行挤兑(bank run)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的功能是将不具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但正是这种功能本身使得银行容易遭受挤兑。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其债务主要为短期存款,其资产通常是向企业和消费者发放的长、短期贷款。当资产价值不抵其债务价值时,银行就失去了偿还能力。即贷款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偿还债务时,银行资产价值就可能下跌。如银行将全部贷款实行多样化组合也不可能完全预计到坏账风险的发生,特别是那些在较小国家或地区经营的银行,或从事专门贷款给特定部门的银行。因此,如一家银行的贷款损失超过了强制性准备金和自愿储备及其产权资本的安全余量,那么该银行就失去清偿能力了。如果某国大部分银行都遭受超越其资本的贷款损失,那么银行系统的危机就会发生。若银行存款未予保险,那么最终银行资产总体质量的恶化,可能触发挤兑风潮。因为这时存款者都要在银行宣布破产前争着提取资金。由于银行资产有典型的非流动性,挤兑存款就加速了其破产的发生。

意义

银行恐慌是集体非理性或集体歇斯底里的结果或者是自我实现式的。由于银行资产方流动性和负债方流动性不相匹配是银行固有的特征,这里就存在着两种均衡:如果人们相信银行挤兑将要发生,则最优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去提款;如果人们认为银行挤兑不会发生,则最优的结果是将钱继续存在银行里。究竟会出现哪种均衡,取决于外来的随机因素——突发事件。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1507230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9/6/11 9:29:05

词条创建者:空城少年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