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堆悖论概述
从真实的前提出发,用可以接受的推理,但结论则是明显错误的。它说明定义“堆”缺少明确的边界。它不同于三段论式的多前提推理,在一个前提的连续积累中形成悖论。从没有堆到有堆中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解决它的办法就是引进一个模糊的“类”。
这是连锁悖论中的一个例子,归功于古希腊人Eubulides,后来的怀疑论者不承认它是知识。“Soros”在希腊语里就是“堆”的意思。最初是一个游戏:你可以把1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你可以把2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你可以把3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但是你迟早会承认一个谷堆的存在,你从哪里区分他们?
它的逻辑结构:1粒谷子不是堆,如果1粒谷子不是堆,那么,2粒谷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谷子不是堆,那么,3粒谷子也不是堆;
………
如果99999粒谷子不是堆,那么,100000粒谷子也不是堆;因此,100000粒谷子不是堆。
按照这个结构,无堆与有堆、贫与富、小与大、少与多都曾是古希腊人争论的话题。
问题解答
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但是量与质没有绝对的分割线。从量变引起质变,我们可以知道一粒谷一粒谷地加上去,我们最终可以得到一堆谷。但是是一堆谷与不是一堆谷之间却没有绝对的分割线。我们可以人为地定义达到100000粒谷为一堆,但我们也可以人为地定义99999粒谷为一堆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定义只是近似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这个,我们可以在是一堆谷和不是一堆谷之间设立一个模糊的界线。比如设处在90000至100000之间的谷可以叫作一堆谷也可以不叫作一堆谷,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两个界线的。所有的这些设定都只是近似地反映了这一事实而已。只是有些设定更精确些,但都是正确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任何正确思想都只是近似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而已。
之所以称作“谷堆悖论”,是因为没有注意到下列数学细节:“相等”关系是可传递的,而“相似”关系不是可传递的。从“甲等于乙”和“乙等于丙”可以推出“甲等于丙”;从“甲相似于乙”和“乙相似于丙”则不能推出“甲相似于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