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科首页 > 金融事件 > 四万亿计划

四万亿计划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四万亿计划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此后,一些媒体和经济界人士仍将其简单地解读为“四万亿计划”。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有人把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是4万亿投资,这是一种误解。

背景

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第三季度起,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加速下滑的局面。截至2008年10月,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增长的,到了11月和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开始表现为负增长。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可以看出,9月份发生的金融风暴,到11月份开始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虽然在这一期间第一产业的发展形势相当好,2008年以来保持了逐季上升的局面,2008年四季度的增长率甚至达到了7.2%,但由于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长率回落到了9.0%,在本轮经济周期中首次落到10%以下,而到了四季度,不但第二产业增长继续下滑,达到了6.1%的低点,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也开始明显回落,下降到7.4%。这说明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相当严重的。2008年四季度,全球经济显著下滑,正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问题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中国经济增速在这个季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6.2%,信心严重受损,预期普遍悲观。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GDP增速可能会继续下降4个百分点,那就是接近零增长了。“国家统计局: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冲击严重”,人民网-《京华时报》,2009年2月21日。“专访央行行长周小川:解疑释惑M2”,光明网,2013年3月8日。

内容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2009年5月21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了4万亿元新增投资的资金来源情况。在4万亿元投资中,新增中央投资共118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其他投资282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发改委:万亿新增中央投资有四大来源”,《中国证券报》,2009年5月22日。

效果

2009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央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持续显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对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快重准实”的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完善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组织、政策、监管三大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带动下,全社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9个月全社会投资增长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资均同比大幅增长42%—72%。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二是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善、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

截至8月底,已建成1.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开工建设126万套;解决22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项目247万户、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0.3万公里。三是积极推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中央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安排200亿元中央投资用于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重大装备自主化工作积极推进。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垃圾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建设。截至8月底,已建成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万吨/日,形成节能能力标准煤669万吨、节水能力1.31亿吨。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开展。着眼于缓解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增强后劲。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投产里程近1500公里。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已基本建成近1500个大中型水利项目。公路、机场、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5050多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实现了时间过半、投资完成过半。

其中,城乡住房投资完成规划任务的7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基本完成。随着包括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内的一揽子计划有效实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下一步,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执行中,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三农”,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2009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向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中央政府投资安排及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说,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其主要来源是:中央基建投资3676亿元,车购税专项投资860亿元,中央灾后重建(基金)投资1300亿元,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1593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1651亿元。

有关投向和资金分配情况如下:保障性安居工程493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2522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134亿元,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926亿元,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696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633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300亿元。此外,还安排了中央事权范围内的中央本级建设项目370多亿元。据张平介绍,为了促进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资金落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还提出了“三个百分之百”的考核目标:地方配套资金要100%落实,项目要100%开工建设,发现的问题要100%整改到位。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0年3月6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表示:这个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不仅对中国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这四万亿投资的具体安排,我们没有一分钱进入到“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没有一分钱像你这位朋友所说的进入到房地产购买土地这一类的投资。

这四万亿的投资主要分布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民生工程,就是教育、卫生、文化这些社会事业的投资。这些投资占44%。第二,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是占了整个投资的16%。第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另外还有重大的水利工程。这个投资占了23%。再就是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占了14%。其他公共支出占3%。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大家表示,没有一分钱进入到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的那些领域。

高层表态

(1)关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举措,胡锦涛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这些政策措施作用下,2009年、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2)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讲话中指出:有人把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是4万亿投资,这是一种误解。他还具体阐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构成: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年初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许多人忧心忡忡。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同舟共济,积极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开始缓慢、曲折的复苏。人们看到了曙光。这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

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从容应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们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1%,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66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有效控制财政和金融风险,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提高,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1.1%。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自身国情,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结果。有人把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是4万亿投资,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以扩大内需为主、消费与投资拉动相结合的计划。

新增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主要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我们大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向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拉动转变。增加农民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对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给予财政补贴,对购买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拉动消费增长。前7个月,累计销售汽车731万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5%。——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当前和长远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统一的计划。截至今年7月底,中央下达的投资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52.4%,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投资占24.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2.9%。

中央扩大投资的方向非常明确,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消除国民经济瓶颈制约,在积极拉动内需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制定实施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抑制产能过剩,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大大增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政府与市场作用相统一、发展与改革相促进的计划。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并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结构性减税约5500亿元,旨在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运用财政贴息、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兼并重组。调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重点推进的各项改革,都着眼于消除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我们实施的一揽子计划,是既保增长、又惠民生的计划。我们将公共资源配置向民生工程倾斜。在全国10%的县市区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000万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各级政府新增投入8500亿元,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央财政还安排429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长29.4%。总的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但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因此,我们不能也不会在不适当的条件下改变政策方向。

我们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3)2010年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巩固向好势头、推动持续增长”的讲话,阐述了我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的背景、成效:过去的两年,在极为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我们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的结果。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候,我国经济增速一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甚至倒闭,不少工人失业,大批农民工返乡。由于我们及时实施了一揽子计划,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当年增长9.1%,今年上半年增长11.1%。城镇就业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事非经过不知难。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福祉就是一句空话。实施一揽子计划的成效,不仅在于保持了当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现代化进程没有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年来,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最高增速,今年以来这一势头得到延续,上半年实际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全程运行时间只有30分钟,使两大直辖市形成同城效应;去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又成为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去年关停了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今年9月底前将再淘汰落后炼钢产能825万吨、炼铁产能3000万吨、水泥产能9155万吨,“十一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009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快1.1和4.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比全国快3.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与全国持平,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8.1%上升到38.8%。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全面部署。所有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又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这两年,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目前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和2.8%,都处于安全范围内。我们清醒地看到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近期风险有所加大。我们已经出台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有关办法,正在抓紧落实。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采取超常规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这些政策措施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难以避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要把这些影响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较好地处理了兴利与除弊的关系,总体上看效果是好的。中国实施一揽子计划,不仅保持了本国经济稳定和较快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之时,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迅速回稳和保持较快增长,极大地增强了世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2009年中国实现进口10056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中国实现进口766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7.2%,贸易顺差同比减少226亿美元。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为主要经济体和周边国家创造了大量需求,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总之,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无论从实体经济领域看、还是从财政金融领域看,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都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是造福当代、利于后人、惠及世界的正确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持续增加、价格基本稳定的良好格局。二季度后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主要是基数影响和主动调控的结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将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

(4)2012年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奋力开创中国经济更加光明的未来”的致辞时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把扩大国内需求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调整振兴产业和推动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和指责,甚至说是不必要的代价。

我想郑重地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现代化进程出现大的波折。这些年,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保障房开工建设2100多万套,基本建成1100万套;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35万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7.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农村电网线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了7000多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一大批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服务设施;一个新的汶川拔地而起,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整体性跨越。同时,我们比较好地控制了财政金融风险。2011年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和15.28%,低于2002年的2.57%和16.07%;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2003年底的15.2%下降到2011年底的1.8%;我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这两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总体稳定,风险总体可控。

评论

美林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莫西·邦德认为,中国的救市计划堪比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在1929年的危机之后,罗斯福颁布实行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他说:“过去的两个星期证明了一点:政策奏效了。我们认为,就中国来说,这一积极政策能阻止经济大幅下滑。”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推出的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政策,不仅将为遏制世界经济衰退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将为明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打下基础。洪平凡说,中国政府推出的总额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扩大内需10项举措覆盖面广,方向正确,对世界经济贡献很大。这一政策不仅可以拉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加了对社会服务、民生需求的投入,这将有效地拉动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促进进口增长。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认为,中国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非同凡响”,不仅对中国经济,对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德国金融时报》2009年8月12日题为《中国——正确的时间选择》的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复苏最大的优势却在于时间选择:中国的援助计划恰好是在危机的关键时刻制定的。因此中国能够成为第一个宣布取得成果的国家,并且在经济刺激政策方面现在已可以挂减速挡。中国的经验应该鼓励德国政界做好准备,在下次危机中更快地反应。世界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维克拉姆·尼赫鲁也曾指出,中国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它拥有动员一切机构力量的难以置信的能力。政府能够决定银行贷款和投资开支的方向,这意味着其经济刺激措施发挥作用比许多人最初预期的要快。

美国《新闻周刊》的文章称,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按照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和速度最快的经济刺激计划。许多人还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一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为8%。亚洲开发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约兰达·费尔南德斯·洛门说,中国政府还面临艰巨任务。它通过经济刺激计划战胜了危机中的简单部分,“但真正的挑战还在等待他们”。德国《商报》2009年10月22日题为《中国坚定地继续增长》的文章称,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危险的主要是放贷量的大规模扩大。在很多国外专家看来,如果中国政府想继续通过低息贷款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就将面临泡沫威胁。

工业界对信贷投资导致生产力过剩的担忧也在增加。如果想避免产生有害泡沫,政府就必须停止向经济领域注入低息资金,北京必须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做出转变。法国《回声报》10月23日题为《中国的挑战》的文章称,中国经济存在信贷泡沫、生产严重过剩的风险。中国首要责任是刺激国内消费,建立接近欧洲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刺激计划将可让经济活动在2010年继续保持下去,但不能肯定中国家庭随后将能很快接力,因此中国政府下一步将是把建设项目投资转向教育和医疗。美国《新闻周刊》的文章指出,若要刺激国内消费,中国还需要对经济实行结构改革。因为优先考虑投资和工业化,中国排挤了消费者。随着公司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上升,中国的家庭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占国内生产总值72%的最高点下降到2007年的不到55%——而欧洲超过60%、美国超过70%。这篇题为《释放中国的消费力》的文章还指出,打破这样的周期将是棘手而长期的挑战,需要对金融体系、工业政策和国际贸易实行持久而全面的改革。然而如果取得成功,这些结构性政策可以使中国的私人消费开支增长10%至20%、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至2.9%。还有国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刺激计划过于偏向国有行业可能导致经济扭曲表示担心。

四万亿对于遏止经济下滑、推动经济反转显然是功不可没的。回过头来看,去年第四季度中国GDP陡然降至6.8%、今年第一季度更触及6.1%的谷底,在出口急剧萎缩、消费难堪大任的情况下,若没有“双松”搭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没有今年前三季度投资33.4%的高速增长,短短半年内,中国经济就能恢复到第三季度8.9%这样的步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不过,自四万亿出台之日起,怀疑和批评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歇过,并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基于自由经济的保守观点认为,政府其实不必干预经济,因为反危机措施本身会扰乱市场经济的内在稳定和修复机制,饮鸩止渴的结果不过是使得经济复苏形态从原本的U形变异为W形、甚至L形,徒增复苏的时间成本和社会财富损失而已。此外,即便是较为中性的观点一般也认为,过于强势的政府主导型投资,若运用不慎,将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从实际政策执行效果来看,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而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则强调,四万亿的刺激力度还远远不够。理由是,四万亿一揽子计划中,很多都是早已纳入规划之列的建设项目,如汶川地震后重建、京沪高铁等,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其效果令人怀疑。的确,四万亿是一个仓促背景下的应变政策,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质疑四万亿的人们没有意识到,对于外部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中国而言,四万亿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央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发出的一个积极信号,用以鼓舞低迷的市场信心,借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就是,“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在中国经济的现实语境下,自由市场信念不足以提振这种信心;而纠缠于实际投入到底是两万亿还是四万亿也没有必要。

关键是,它最终产生了效果。应该说,我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成绩突出,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许多国家对此很羡慕。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有利有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决定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充分讨论过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到经济刺激计划在短期内有利于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但随后会给物价、债务可持续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产生代价、造成压力。评价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应该将其放在一个历史阶段综合来看,不能只想在危机时尽快复苏,复苏成功了以后又不愿意承担由其产生的成本,这是不现实的。

应对突发性危机时,刺激政策力度究竟要多大,是很难事前在数量上进行科学测算的。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信心,而信心危机的传染性极强,应对政策如力度不大的话就很难制止信心崩溃。所以,面对严重冲击时,刺激政策的力度宁肯大一些,以便稳住信心。为防止副作用过大、成本过高,在制止住信心崩溃、复苏有所启动时,应适度调整力度,及时退出刺激政策。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根据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政策力度,适时退出刺激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之下,一些国家在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刺激政策可能力度不够,经济复苏情况不理想,事后还得进一步加大力度。

相关背景

(1)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就,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我们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会议认为,中央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会议强调,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2008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讲话时指出,今年以来,中国接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胡锦涛指出,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决定今年中央财政增加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预计可带动社会总投资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从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国仅这些项目的建设就将投资近4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3)2009年3月1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高票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也批准了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4)2009年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凝聚各方面力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把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5)2009年9月10日,正在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晚餐会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演讲时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这次访问期间各方谈论最多的话题。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也不例外。面对这一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确定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三大任务,及时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1%的增长,国民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词条参考

词条信息

浏览次数:3438973

编辑次数:0

最近更新:2017/1/5 17:50:36

词条创建者:卢森

Copyright © 2024 fx110.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