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支出(PCE)包括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两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20世纪60年代关于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上。70年代后,争论的焦点开始转向确立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汇率制度的选择,出现了如“经济结构论”、“政策配合论”、“经济冲击论”、“政府信誉说”、“国际货币体系不平等论”等等从各个不同角度来阐述与汇率制度选择关系的理论。到了90年代,新兴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事实,使学术界更为关注新兴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特别是从可持续性和危机预防角度研究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新兴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形成了几种富有争议的学说,如“原罪论”、“害怕浮动论”等等,其中最为流行也最有争议的当属“两极论”。 两极论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中,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只有自由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包括美元化制度、货币局制度和货币联盟。两极论把其他介于两极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归纳为中间汇率制度,这些中间汇率制度包括各种形式的盯住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 以上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方法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的分类中, 固定盯住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属于这一类型。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固定盯住汇率制下,政府经常频繁凋整汇率,因此,这一制度实际上属于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考虑到这一因素,在考察汇率制度的真实作用时,一些学者把这一制度归类为中间汇率制度。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分类中,管理浮动属于浮动汇率制。但近年来,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许多管理浮动汇率制实际上属于盯住汇率制度。亚洲国家的汇率制度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多半具有这一性质。因此,一部分学者把管理浮动也列入到中间汇率制度的范围。另一方面,以前属于固定汇率制范围的货币局制,以及近来受到重视的美元化制度和货币联盟构成了新的固定汇率制(也有一些学者将其称为严格的盯住汇率制,为为了区别于盯住汇率制,本文将这一制度称为固定汇率制。)。
货币期权交易是指期权购买者以一定的费用(期权费)获得在一定的时刻或时期内按交易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的权利的交易。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是西方商业银行为竞争存款而开办的一种业务。开立这种账户,可支付较高利率,并可以浮动,还可使用支票。这一账户的存款者可定期收到一份结算单,记载所得利息、存款余额、提款或转账支付的数额等。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战后世界经济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进入了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体制时期。浮动汇率制给全世界的贸易、投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经历了频繁而剧烈的动荡,呈现大起大落之势。从那以后,世界上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为寻求一种更合理的汇率制度而提出了许多汇制改革举措,“汇率目标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举措之一。 最早提出“汇率目标区”这一汇制改革举措的是荷兰财政大臣杜森贝里(Duilsenbery)。他在1976年曾提出过建立欧洲共同体六国货币汇价变动的目标区计划。1985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和伯格斯坦(Bergsen)共同又提出了详细的汇率目标区设想及行动计划。1987年2月,七国集团中的六国财长在巴黎会议上将汇率目标区思想写入会后发表的《卢浮宫协议》。1991年克鲁格曼基(Krugman)于1985年威廉姆森始倡的汇率目标区方案,创立了汇率目标区的第一个规范理论模型一克鲁格曼的基本目标区理论及模型(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并引起了学术界对汇率目标区问题的浓厚兴趣。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用在世界贸易中占最大比重的工业国家的货币来建立一个汇率目标区,在这个“区”内有一个中心汇率(基本汇率),并在中心汇率附近确定一个汇率波动的范围,实际汇率对中心汇率的偏离幅度要确定下来,有关国家正力求使汇率的变动不超过这个区域。
棘轮期权是指协定价格在交易之初确定,然后在事先预订的未来某些日期再根据届时的标的外汇汇率预先定下的水平对协定价格进行调整的期权。
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境内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市场。
货币模型是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中资产市场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中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迅速成长起来的汇率决定理论。
金融检查是金融监督的一种形式,他有两层含义: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通过信贷管理、现金管理、结算管理等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检查监督;②金融机构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在行使管理金融业务职能的同时对其下属对口部门的业务行为进行经常的、不定期的检查。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有关单位在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 投资规模有两层基本含义,即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 1、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投入到固定资产再生产方面的资金总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了一年内投入在固定资产再生产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年度投资规模应与当年的国力相适应。 2、在建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当年施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的投资额,包括以前年度已完成的投资以及本年度和以后年度继续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反映了一定年份全国实际铺开的建设战线的长短。在建投资规模应与一定时期的国力相适应。 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相互关系: 1、区别:统计口径不同;反映的供求关系不同;影响因素不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调节的难度不同;适当与否的评价指标不同;两者变动的方向和变化幅度不同。 2、联系:年度投资规模是在建投资规模的基础;在建投资规模又会影响年度投资规模。
其代表人物有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蒙代尔等。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货币相对价格的表现形式,一国的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货币供给相对货币需求过分增加,以汇率表示的货币相对价格就会下降, R= (MSd/MDd)/(MSf/MDf) R表示两国货币间的汇率,MSd、MSf分别表示本国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MDd、MDf分别表示外国的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反之,本国货币汇率上升。